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,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。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,關於更多cookies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
免費體驗

需求釐清:KPI和OKR適用情境

企劃:天下創新學院 講師:李紹唐
上架日期:2022-01-05
OKR與KPI的差別是什麼?KPI已經過時,OKR才是趨勢?從KPI換成OKR,真的可以激發團隊潛力?本堂課為你一次解惑!
OKR與KPI互相搭配,漸進式改變,讓企業愈來愈好!

相信許多人好奇,「目標關鍵成果」(OKR)與「關鍵績效指標」(KPI)的差別是什麼?簡單來說,OKR是「做自己想做的事」,而KPI是「別人要我做的事」。

OKR與KPI的差異性

從「目標」來看,KPI是上級下令要求下屬,強調結果不強調過程,若企業把KPI當成管理工具,容易造成目標設得較低,以利達標的結果。相反的,OKR思維是主管與員工一起討論,互相溝通回饋,確保解決即時問題,目標會訂得比較高、比較激勵人心。

許多人認為OKR沒有跟薪酬掛勾,所以員工積極性比較差;實務上,OKR仍然可以跟員工的目標成果掛勾,如此團隊成員才會被激勵,願意一直往前衝刺。

從「風險」層面來分析,KPI是主管要求下屬去執行,因此員工容易「報喜不報憂」,反而增加公司的管理風險;反之,OKR則是鼓勵團隊共同坐下來探討,由同仁找出自己可以達到目標的方法以及時程,相對的,公司的風險降低許多。

從另外一個維度「審核頻率」來看,KPI一般以半年或是一年的頻率考核;而OKR的審核頻率較高,若有問題可以即時發現並改進。

最後從「透明度」面向來看,KPI十分封閉,只有老闆跟部分員工知道;OKR則強調層層透明,全公司上下都清楚彼此的目標。

OKR評斷標準:紅黃綠燈

運用OKR的公司會用紅燈、綠燈、黃燈來代表執行狀況。綠燈(0.7~1.0)代表「進度符合預期」;紅燈(0.0~0.3)表示「進度嚴重落後」;黃燈(0.4~0.6)則顯示「進度需要關注」。

值得留意的是,如果目標太容易達到綠燈,可能表示你的目標設定不夠具有野心,應適度調整。

OKR適用場景:研究及探索型團隊

OKR較適合「研究型」、「探索型」的團隊,因為必須試驗各種可能性結果,才能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發揮創意,催生新事物。例如廣告案策劃、新產品研發,複雜的跨部門專案,新創公司等工作。

至於「固定型」的工作,比較重視按照公司規定的現成指令或途徑達到某種結果。例如電子零組件的組裝部門、便利超商收銀工、清潔人員等,則不太適合OKR模式。

OKR與KPI互相搭配

一般人常會覺得,OKR是質化指標,但現在有些企業也開始將KPI的數字加入OKR,互相搭配。舉例來說,企業要求第一季收入成長40%,那麼團隊訂的第1個關鍵結果(KR),可能是新客戶增加20%;第2個KR,則是把毛利率提升至30%。這兩個關鍵成果,會協助團隊達到營收成長40%的目標。

舉這個例子就是告訴各位,目標(O)仍然可以加上數字,讓企業慢慢試行,等到大家都習慣這套模式,再把數字拿掉,用「質」取代數量,透過漸進式的改變,提升團隊績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