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,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。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,關於更多cookies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
免費體驗

打造優勢:6個驅動要素應對不確定性未來

企劃:天下創新學院 講師:徐瑞廷
上架日期:2021-07-23
打造高韌性需要哪些驅動要素?創新學院邀請BCG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徐瑞廷,分享高韌性企業中免疫優勢、適應優勢的6種行為,讓企業更有效應對高度不確定性的未來!
未來10年,企業打造競爭優勢不能只考慮效率,必須效率跟韌性並重。換句話說,你必須要犧牲部分效率,換取未來應對不確定性的韌性。

天下學習事業群總經理 劉鳳珍:

在上一堂課JT跟我們談了「預判優勢」,主要是從風險管理跟財務管理的角度著手,也分享了一家鐵道公司的案例。接下來關於「免疫優勢」以及「適應優勢」的部分,要怎麼樣做到?我們請JT繼續跟我們分享。

 

波士頓顧問公司(BCG)董事總經理 徐瑞廷(JT):

好的,我再帶著大家回顧一下「免疫優勢」。我們在上一堂課已經談過高韌性企業的第1個驅動要素,也就是未雨綢繆,現在跟大家繼續分享另外5個驅動要素。

 

(APP閱讀可點擊圖片放大)

 

要素二:免疫優勢-冗餘性(Redundancy)

 

今天遇到大浪來的時候,你的衝擊如果愈低,就代表你的免疫優勢愈強。我們有個思考方向,第一個是「冗餘性」。例如不要只有一家供應商,你有2家或3家供應商,這樣當某個供應商發生事情,另外2家供應商可以接著讓營運儘量不要中斷,或者儘量不要受到比較嚴重的打擊。

 

這跟飛機上引擎是2顆、是1顆的概念一樣,肯定是2顆能夠應付引擎壞的時候,衝擊相對比較小;不能代表沒有衝擊,這個概念不只是供應商的數量而已,還包括可能供應商的地點。地點如果太集中,比方說現在很多台灣的半導體公司,大家比較擔心的是全部都集中在台灣。 地點的集中也有可能是一個風險,當然天災人禍都有可能會發生。

 

要素三:免疫優勢-多樣性(Diversity)

 

多樣性的意思是,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。換句話說,當企業多樣性愈充足,愈有辦法應付各個不同的危機。多樣性可以怎麼理解?包括業務屬性,如果今天只有單一產品或單一服務,又剛好是遇到衝擊的服務,舉例現在很多國內的酒店遇到國旅受限,一下子就沒有辦法應付;因為全面被衝擊,就沒有辦法吸引客戶上門消費。如果今天不只單純有酒店的生意,而是整個旅遊集團,就可以利用其他的業務,來補酒店受到衝擊的部分。概念上也很簡單,就是我們以前講的組合管理概念,多樣性愈多,受到衝擊可能就愈小。

 

要素四:免疫優勢-模塊化(Modularity)

 

當你的產品是很複雜的單一系統,只要其中一個小部分壞掉,可能整個系統都壞了。模組化的意思是,能不能把系統分成,比方說5個、10個不同模組,好處是哪個模組壞了,只要把模組換掉就行,不會整台都壞掉。

 

模組可以是產品,也可以是組織。舉例來說,如果今天的任務,能夠把裡面不同組成的人,變成不同的模組;比方說負責製造組的,如果製造A組出了問題,可不可以找製造B組來接替。利用這種方式,遇到問題還是會受到衝擊,但是衝擊程度可能會小;因為只要把模組換掉就行了,而不是整班人馬或整個產品換掉。用大家比較熟悉的手機為例,iPhone最大的問題,就是今天只要某個地方壞掉,像是電池,整台就必須換掉。但是有很多手機,電池是可以拆開來的,好處是當電池壞掉的時候,只要去換個電池就行了。你可以想像,一旦遇到電池不能用,他們的衝擊大小很明顯不同。

 

總結來說,免疫優勢我們會建議朝這3個方向去處理:是不是能夠讓關鍵的部分,不管是運營、公司產品有各種「冗餘性」;能不能考慮「多樣性」有更多不同的組成,不管是業務、組織人員,讓遇到衝擊的時候相對影響比較小;是不是可以有「模塊化」,壞掉一個模組不會整台壞掉,而是壞模組的部分。

 

劉鳳珍:

所以我們可不可以説,免疫優勢經過你剛剛提到3個指標去檢驗,從業績還有財務面稍微回推或精算一下,大概就可以看出免疫優勢是不是健康,對吧?

 

徐瑞廷:

確實是有一些指標可以來衡量的。我這邊特別要強調打造韌性這件事情,這3個優勢不管是哪個優勢,它都不可避免的會跟本來的成本效率有個矛盾,意思是必須要犧牲一些成本或效率,來換得企業的韌性跟優勢。這裡帶到未來10年,企業打造自己的競爭優勢時要考慮的重點。

 

過去10到20年,大部分的企業都是追求企業經營效率,不管是成本效率、速度。所以現在是高度全球化,大家高度分工非常有效率,半導體就是一個最好的行業例子;它可以用相對便宜的成本,做出高精細的產品。原因也是因為全球很多不同的人,站在自己的崗位把事情做好,包括很多台灣優秀的公司。

 

可是未來10年,我們認為大的主題會改變,不能只考慮效率,必須效率跟韌性並重。換句話說,你必須要犧牲部分效率,換取未來應對不確定性的韌性。剛才講的預判優勢,去做情境分析肯定花錢、花資源也傷經營者的腦筋。免疫優勢裡的冗餘性,可以管一家供應商為什麼要去管兩家,這些多出來的管理成本為的是什麼?就是遇到事情的時候,可以有更好的應對。

 

回顧一下適應優勢是什麼,遇到衝擊大浪來的時候,怎麼樣能夠快速恢復正常?這裡面我們認為有2個方向可以來思考,打造你的適應優勢。

 

要素五:適應優勢-根植性(Embeddedness)

 

你跟上下游生態圈有多融入,愈融入的公司,我們認為你恢復愈快。最近車子行業都在炒晶片不足,全世界晶片都不足,但是車商特別痛苦;因為很少有OEM車商、品牌商會去關注晶片,都是交給它的上游,我們叫一級供應商(Tier 1)的公司來處理。這就代表缺貨的時候,你的車商其實是不知道的,或是你沒有辦法比上游廠商更早知道,通常你知道都已經太晚了。

 

所以我們想把「根植性」帶進來,如果跟上下游的關係好,可能也代表資訊互通,也可能代表有一些特別的契約,可以保障你的貨源等。關係愈好,回復速度一定會愈快。

 

劉鳳珍:

這是不是我們現在常提的,生態系裡的關係緊密度、依存度?

 

徐瑞廷:

就像你的朋友愈多、聯盟愈多,當他們回復的時候,你不只愈早得到情報,甚至會有一些優勢,像是貨可以先拿到。所以這叫根植性,在不確定因素之下,我們認為是大家要考慮非常重要的方向。

 

要素六:適應優勢-適應性(Adaptiveness)

 

適應性意思就是組織動得快跟慢。過去這幾年大家都在炒敏捷議題,你的企業能夠動得愈快、速度愈快,當然恢復就會愈快。

 

要怎麼做?這裡面有包括個人層面的問題,也有包括組織層面的問題。個人層面的問題,舉例你的組織是不是一個學習性的組織?很多問題可以靠數位化科技快速解決,如果公司內部學習利用數位解決問題的能力愈強,市盈率可能就愈高,恢復率就愈快。像是疫情的處理,有些組織很懂得用數位化來解決問題,對比還是用傳統紙本為主的方法來解決問題,市盈率、恢復效率就相對比較差一點。

 

組織層面問題是什麼?敏捷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「跨單位協作」,很多組織到現在為止,尤其是傳統企業,大家還是以「功能面」為主要考量。比方說RD團隊跟產品團隊,跟前端的業務團隊,甚至是行銷的團隊,這些團隊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山頭,有自己的考量。比方說行銷團隊就緊抓自己的廣告預算,業務團隊緊抓著自己的客戶關係,遇到問題的時候都是先指來指去。另外一間公司是所有單位融在一起,只看到客戶、大家不分你我,一起來解決客戶問題,可以想像哪個組織恢復比較快對吧?

 

簡單地再重複一下3大優勢,預判優勢、免疫優勢跟適應優勢。「預判優勢」,一個重點是未雨綢繆做情境分析。「免疫優勢」講的是冗餘性、多樣性、模塊化。「適應優勢」是我們講的根植性,你是不是跟生態圈上下是融在一起的;或是適應性(Adaptiveness),愈敏捷的公司恢復就愈快。簡單來講就是這3大優勢,然後6個驅動要素,如果大家可以把它做好的話,你的組織就會更有韌性。

 

劉鳳珍:

我想JT的分享很有結構化,也作為我們去思索,公司要怎麼建立企業韌性時,非常好的指引。大家也放心,我們在網頁也為大家製表JT所提到的3大優勢跟6個方法,讓大家一目了然,作為回頭內部實踐的時候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