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,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。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,關於更多cookies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
免費體驗

決策管理:5步驟制定有效決策,解決企業難題

企劃:天下創新學院編輯部 講師:天下創新學院
上架日期:2021-06-25
經理人每天都在做決策,但決策該怎麼做?是先找問題還是先找答案?產品老化、顧客流失該怎麼辦?問題每天都在發生,解決問題可說是企業經營的根本,亦是專業經理人必學的課題。
看得見的彈痕很要命,但看不見的彈痕更致命,這就是管理學著名的決策誤區「倖存者偏差」。

大家好,歡迎來到「天下經典管理大師系列」,我們今天一起來分享的經典是彼得杜拉克教你有效決策。

 

經理人每天都在做決策,但決策該怎麼做,是先找問題還是先找答案?我們先來說一個小故事。1941年,第二次世界大戰正打得如火如荼,但聯軍作戰指揮部最怕聽到的就是,從飛行員的無線對講機那頭傳來,「呼叫總部,我中彈了!」這代表生死存亡,也代表戰力即將遇到重大折損。

 

正當大家都束手無策時,他們找上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統計學家亞伯拉罕.沃德,希望他能找出降低飛機中彈機率的方法。沃德接受委託後,開始蒐集各種飛機中彈點的分析,他畫出了兩張比較圖,他發現飛機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部位,而飛行員的座艙和機尾卻是最少被擊中的部位。

 

得到兩種不同的資料,當時的作戰指揮官立即做出判斷,下令趕快增強機翼的裝甲厚度,以減少戰損,沒想到在場的沃德卻持相反的看法。因為沃德分析的只是順利返航的飛機,也就是說,機翼中彈代表還有生還的可能,如果是座艙和機尾中彈,代表飛機根本飛不回來,沃德認為飛機應加強座艙和機尾的裝甲厚度,才是首要之務。

 

你是贊成指揮官,還是沃德呢?這就是決策。飛機彈著點的分析,你可以看見兩種完全不同的決策,看得見的彈痕很要命,但看不見的彈痕更致命,在管理上就是很著名的決策「倖存者偏差」。其實企業也常常出現這種「決策誤區」的致命一擊。

 

為錯的問題找答案,只會愈做愈錯

 

企業常見的「決策誤區」有5類:為錯誤的問題尋找答案,結果愈做愈錯;誤把「戰術性決策」當「策略性決策」,錯過全盤解決的時機點;誤把「今日決策」排在「明日決策」之前,追逐短線利益反而讓企業遇到更大的難題;最近企業提心弔膽的「景氣谷底」問題,但真正的問題真的是景氣嗎? 杜拉克特別提醒,一旦經理人要靠「推銷決策」來推動策略,那代表大家都不埋單,是不適當的決策,也很難推行。

 

決策誤區攸關企業生死,剛剛的故事還沒有講完,指揮官和沃德爭執不下,做最後決策的空軍部長立即陷入苦思,但戰況緊急,他必須立即下決策。他決定先聽從沃德的建議,優先加強座艙和機尾的裝甲防護,果真接下來,聯軍戰機被擊落的折損率大幅下降,保留戰力的結果,贏得最後勝利。

 

5步驟決策模型,提高決策成功率

 

如果你是空軍部長,你會怎麼做決策呢?杜拉克在《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》書中,早就整理出一套決策模型,降低戰損致勝的決策,其實就分成5個不同階段:界定問題、分析問題、發展各種可行的替代方案、決定最適合的方案,以及把決策轉化為有效的行動。

 

Step1:界定問題

 

首先,我們來說說為什麼「界定問題」很重要,在管理上,經理人最常犯的錯誤就是過度的自以為是。你以為銷售不佳是生產成本過高,但實際上是生產線設計出了問題;你以為是部門衝突,其實是組織設計不良;你以為是組織出了問題,其實是企業缺乏明確目標。所以決策的第一步,是要先找出真正的問題,並且界定問題,而不是直接找答案,否則就會愈做愈錯。

 

大多數經理最常用「症狀診斷式」界定問題,以為這樣可以快速解決問題,然而,犯錯常常就是這樣開始。我們都知道QBQ(看見問題背後的問題)很重要,但怎麼界定問題,杜拉克教你不要心急,要學會「關鍵因子」分析法,你先問:「假定一切都不變,那未來會發生什麼?」

 

再來是回顧:「當初發生問題時,如果採取什麼行動,今天可能是怎樣?如果不採取行動,又會是什麼結果?」

 

Step2:分析問題

 

我們界定完問題後,再來就進入「分析問題」階段,先將問題分類,然後尋找事實。像沃德做的「倖存者分析」,他先分析座艙、機身、機尾中彈機率,提出兩種假設,但究竟什麼才是事實呢?

 

做問題分類,杜拉克認為有4個原則:找到決策的未來性,像企業取採的行動會多快改變;考慮決策對於其他部門或領域的影響;考慮決策品質;最後是評估決策的獨特性或週期性。這些都值得你做決策時,一一拿出來運用看看。

  

而怎麼尋找事實?沃德找出的事實,最重要有兩塊,一是已知,一是未知,取樣返航中彈飛機是已知,沒有返航的中彈飛機是未知,也就是這樣的洞察,才發現決策中不可承受的風險。

 

Step3:發展各種可行的替代方案

 

接下來我們要談談怎麼找「可行的替代方案」。這裡最大的決策陷阱就是,「非黑即白」二分法。舉例來說,所謂利潤,我們都知道是銷售減成本的結果,因此要提高利潤,我們就要削減成本,但真的只能是這樣嗎?我們為什麼不想如果把生產工作外包,或是改變產品組合,也能增加利潤呢?所以千萬不要做出非黑即白的替代方案。

 

Step4:決定最適合的方案

 

界定了問題、分析了問題,找出各種可行替代方案,接下來是難度最高的決策點,到底什麼才是最適合的解決方案。

 

杜拉克教我們有4個最重要的決策評估重點:風險、投入心力所達到的經濟效益、時機,以及資源的限制。

 

風險評估既不是要預期收穫,也不是要預期風險,而是兩者之間最適方案中,風險與收穫的比重為何?而經濟效益的評估,是指哪些行動,可以花最小力氣得到最大成果,在最小干預下推動變革,但許多經理偏偏喜歡用牛刀殺雞,或試圖螳臂擋車。

 

再來說時機的重要,如果經理人做的是新計畫,一定要有遠大的目標、完整的規劃,提醒整個組織有大事要發生了,如果只是要改變慣常的作法,最好一步步慢慢來。杜拉克也說,所有決策都逃不過資源限制,如果在限制下要選擇最重要的一項,杜拉克認為是「決策由誰來執行」,因為對的人才可能帶領大家突圍。

 

Step5:把決策轉化為有效的行動

 

好了,決策的最後一步,當然是有效的行動。決策沒有行動,一切都白談。決策方案必須是可以產生決定性的行動,經理人必須讓團隊了解他們必須改變什麼?最低要求是什麼?讓成員知道這不是經理人一個人的決策,而是「我們的決策」,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。 

 

中彈飛機的故事還沒有結束,部長雖然在應急決策上,先採用了沃德的建議,但是他同時安排了敵後工作人員,蒐集聯軍飛機在敵後墜落殘骸中彈的部位,完成更進一步的數據求証。果真如沃德所料,證實了「看不見的彈痕」,才是最致命的損傷。

 

杜拉克認為現代企業決策必須有的工具,就是系統化的數學分析工具,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大數據完整性,就像敵後的數據求証,它可以在未來性、風險性、可行性上,協助你做出更好的決策。

 

碰上「景氣恐怖谷」決策怎麼做

 

新冠疫情後,所有企業或經理人都處於景氣上上下下、忐忑不安情緒中,因為很多決策都跟過去經驗悖離,對於這種「景氣恐佈谷」的現象,你不得不佩服杜拉克早就提出了一套解決方案。

 

杜拉克說,很多經理人分不清「戰術性決策」和「策略性決策」。例行的公事屬於戰術性決策,策略性決策必須釐清情勢或改變情勢,找出可用的資源或應該採用的資源。什麼是策略性快策?凡是與企業目標及達成目標的手段有關的決策、與生產力相關的決策、重大資本支出決策、組織決策,都是「策略性決策」。

 

所以在景氣上上下下「景氣恐怖谷」時,所有經理人反而更要安下心來,好好分析以下幾點決策是否做對:

 

首先,評估「企業需要的最低利潤」,而不是利潤最大化。可以藉著分析過去經驗找出最壞的可能,或可能遇到最嚴重的挫敗,代入目前經營決策是不是出了問題。不論對錯,它至少可以顯示景氣最大及最小的風險,在企業度過谷底時,其實最重要的是最低利潤保本,如此一來,就不必受制於對景氣的臆測。

 

其次,評估「是否要跨入新事業」。這時決策可以用「基本要素分析法」,像人口結構影響市場移動,租稅政策影響資金成本,這裡有很多基本生產要素的變化,它是風險更是機會,分析後再決定是否要趁機跨入新事業。  

 

最後,以不變應萬變的「趨勢分析法」趨勢分析法是長期的趨勢,不會很快改變或變幻莫測,當然中間可能會受到週期性波動干擾,但最後終將恢復原本的走勢。用統計學的術語來說,「趨勢曲線」會是一條跨越十年、十五年、或廿年的「真實曲線」。趨勢分析就是找出企業特有能力,藉著反應趨勢,以此來制訂長期決策,也就不需要太在意短期的景氣循環。

 

今天談了很多決策的誤區、決策的方法,但杜拉克心中最理想的決策,大家更要放在心上,那就是今天的經理人必須有系統的為明日的經理人做好準備,明日的經理人能夠調整今天的決策以適應明天的環境,能將「有系統知識的猜測」轉變為扎實的績效和成就,這才是決策的目的。

 

後疫情雖然撲朔迷離,希望今天杜拉克說的有效做決策的方法,能幫助你重新思考你的決策邏輯,找到後疫情裡的新機會,我是轉述師周震宇,與你一起加油!

 

參考書目

.《管理的價值》、《經理人的實務》、《經營者的責任》,天下雜誌出版。

.《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》,遠流出版。

.《工作的哲學》,商周出版。

 

(轉述師:周震宇)